对于补偿机制心态学大家知道多少?估计大家都很陌生,所以今天 花镇情感 小编就给大家讲讲相关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补偿机制心态学
补偿机制心态学大家知道吗?补偿是正常的心态现象,但过度补偿却未必是好事。若一个人在克服自卑过程中采取了不正确的方式就会形成自卑情结。
具体来说就是当一个人的自卑感愈积愈多,而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仍然一成未变,问题也依旧存在时,个体所采取的每一步都会逐渐把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近着他。他以各种方式麻醉自己,但是真正的自卑感仍然原封未动。
它们依旧是旧有情境所引起的旧有自卑感。它们会变成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聪明、极度自卑、痛苦记忆、过度补偿、偏执性、无地位无资源”这六项因素在心里长时间后,会发酵为一个奇怪的混合体。有些人由于极度自卑表现出相反的行为:自信、自恋、自大、自负、自狂。
在补偿机制心态学,这种心态现象被称之为“反向作用”,我们称这些人为“卑狂者”。本来,人人都有自卑,人人都从自卑起步寻求补偿。多数人进入青年期后,随着年龄、能力、经验的提高,会逐渐从自卑转化为自信。
但少数人在自卑向自信转化的过程中会不太顺利,原因就在于:这些人早年遭受了太深的痛苦、屈辱,痛苦的印迹会过于深刻地印在心底。这些痛苦印迹,令其在追求优秀、寻求补偿的过程中过于迫切、过于刻意,形成心态学所称的“过度补偿情结”。
有过度补偿情结的卑狂者,会在青少年期、青年期里,不惜代价地、不计规则地拼命努力、拼命博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如成绩、成就、认可、尊严、他人佩服的眼光、高人一等的美妙感觉等等。
而激励其如此拼命的,无非就是为了摆脱内心残留的曾经被别人看不起的痛苦记忆。这种激励时刻刺激其内心并体现在行为上,进取和努力渐渐演变为具有病态性的特征的进取和努力,心态学称为偏执性进取。
因为长期、拼命地病态进取,有过度补偿情结的卑狂者,有可能在青年期或中年早期,比普通人众更早一些取得一定的社会成就,比如获得一定成绩、获得较好的职位、赚到一定财产、拥有一定知名度等。
但是,过度补偿情结本身是病态的,由此激发出来的偏执进取获得的成就也是带病的,并不能直接改变自卑的根本性痛苦,因此到这个时候即使他事业上相当成功了,但他还是不得不时刻与自身的自卑情结作斗争,而所取得的成就很有可能会使他们变得更加狂妄自大。
与异性相处的过程中,你是不是也会遇到令你烦恼的难题?琢磨不定对方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情感问题免费分析
获导师一对一咨询
移动端官网
扫一扫
解锁更多情感秘籍
现在预约
首次咨询,免费领取1次情感分析
*承诺资料仅用于情感分析,严格保密
© 2016 HuaZhe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花镇用户协议 移动版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6号
粤ICP备16060296号
咨询热线: 020-32519581 广州鹊哥数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