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只要遵守一些基本规律,就可以掌握人际关系的核心,理论有了,再辅以实践磨炼以及时间的积累,有朝一日,必能在社会上大展拳脚。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一本人际交往的书——《交往与空间》。
一、《交往与空间》
1、内容简介
《交往与空间》这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交往与空间》在1971年出版后,对斯堪的纳维亚及欧美其他地区的城市及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被列为建筑学及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
2、作者简介
扬·盖尔(Jan Gehl)1936年生,建筑师、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系高级讲师。曾在世界各地的大学讲学,并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远东地区进行设计咨询。他出版的著作包括《新城市空间》、《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哥本哈根1996》等,获伊德拉(Edra)场地研究奖。为表彰盖尔对城镇规划的杰出贡献,国际建筑师联盟向他颁发了帕特里克·阿伯克罗姆比(sir Patrick Abercrombie)奖,爱丁堡的海里亚特一瓦特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二、社会交往理论
社会交往理论是由马克思开创,后对德国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产生直接影响的社会学理论。一个人的成功,85%是由人际关系决定,只有15%是由专业知识决定的。此话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至少说明了,人际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马克思从人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方式出发,认为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活动、实践以及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们为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而进行物质生产的前提,是制约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面。社会交往主要分为不同群体的内部交往、外部交往以及世界交往等三种不同形式。
社会交往理论与物质条件、精神生活、社会制度以及个体的自主活动、个体实际享有的物质成果等都具有直接的关联性,是人类整体及个体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经历了一个从追求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最终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我批判和扬弃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不同国家、民族、群体、阶层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
情感问题免费分析
获导师一对一咨询
移动端官网
扫一扫
解锁更多情感秘籍
现在预约
首次咨询,免费领取1次情感分析
*承诺资料仅用于情感分析,严格保密
© 2016 HuaZhe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花镇用户协议 移动版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6号
粤ICP备16060296号
咨询热线: 020-32519581 广州鹊哥数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