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学名:GardeniajasminoidesEllis)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栀子的功效与作用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栀子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含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作黄色染料。下面就让 花镇情感小编 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形态特征
栀子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叶对生,或为3枚轮生,革质,稀为纸质,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厘米;托叶膜质。
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管形,膨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厘米,柱头纺锤形,伸出,长1-1.5厘米,宽3-7毫米,子房直径约3毫米,黄色,平滑。
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二、栀子的功效与作用之栀子的作用
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物质栀子黄素,还有藏红花素等,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用栀子。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黄色,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黄色,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但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黄又被槐花部分取代。
因为其重要性,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有“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
染色方法:新鲜的栀子果,捏碎泡水3小时,过滤,即可取染液。干栀子果,放入热水浸泡一夜,泡软后将果实剥开或捏碎,加火煎煮,煮沸续煮30分,熄火,过滤取第一次染液;可重复煎煮取3~4次染液。
三、栀子的功效与作用之栀子的功效
1、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NONG: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昧,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2、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
3、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栀子半,去滓,分温再服。
4、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
5、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
情感问题免费分析
获导师一对一咨询
移动端官网
扫一扫
解锁更多情感秘籍
现在预约
首次咨询,免费领取1次情感分析
*承诺资料仅用于情感分析,严格保密
© 2016 HuaZhe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花镇用户协议 移动版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6号
粤ICP备16060296号
咨询热线: 020-32519581 广州鹊哥数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