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救援工作室
首页 > 经营婚姻 > 情感维系 >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得太多,无法「活在当下」?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得太多,无法「活在当下」?

时光匆匆得还来不及好好感受,只记得每一天被家务、职责、应酬、任务、杂事和挑战烦扰着,根本没有自己的生活。总是想着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有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而不是眼下正在发生的事。

心疼时间,却一直在盼着时间早点过去,总是上班的时候想着晚饭的应酬,陪家人的时候想着工作,聚会的时候想着赶紧结束回去读书,读书的时候又想着刷一刷朋友圈……当好不容易开始关注眼下发生的事情时,却心神不宁,消极痛苦,茫然若失。

为什么 想太多 ?我们仿佛都患了“空心病”——此时此刻的心是空的,永远找不到活在当下的那一刻。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得太多,无法「活在当下」?

哈佛心态学家Matthew Killingswort最近做了一个心态学研究,他调查了来自83个国家、86种职业、年龄在18岁至88岁之间大约五千人提供的250万条关于快乐的样本数据。结果显示:能够去想不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人类认知进化的一大成就,但是这个成就的实现却是以损害快乐为代价的,这很可能是一桩“亏本”的买卖。即便是丹麦、挪威等这些北欧的高福利国家中的人也并不能幸免。

北欧著名的心态训练师、退役特种兵埃里克·贝特朗·拉森便专门出书剖析了“空心病”,而他的书甚至打败了“北欧犯罪小说天王”尤·奈斯博的作品,可见不管生活水平的高低,几乎所有人都面临着不能“全情投入当下”的心态问题。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得太多,无法「活在当下」?

一、成年后很难“全情投入当下”

在《你远比想象中强大2:全情投入当下》中,拉森点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活在当下的能力,想想你自己的童年,你不是天生就能全情投入当下吗?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把它遗失了。

拉森回忆了他小时候的一幕,你肯定也能回想起自己的这种记忆,它们是那么鲜明、美好:

我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在屋外玩耍,穿着一件肥大的蓝色防雪服,袖子是卷起来的。当时车道的石板路上覆盖着一层薄冰。我趴在石板路上,透过冰面往下看。

为了能把下面的石板看得更清楚,我用绒手套擦了擦冰面。冰层下面散落着不少鹅卵石。我慢慢往前挪动,就像在陆地上爬行的小海豹。先擦擦冰面,再往前挪挪。突然之间,我看见了一只蚂蚁。它被冻在了冰里,一动不动,躺在石板上,身上覆盖着几厘米厚的冰。我趴在那儿看了很久,根本挪不开视线。为了能看得更清楚,或许为了离它近一些,我用绒手套擦了又擦,因为摩擦生热让冰融化了一点点。手套又湿又冷,我只好蜷起手指保暖。我戴的帽子挺厚,即使把额头抵在冰面上,脖子充分放松,鼻子也碰不到冰。

拉森说这是他人生最初的记忆,他能把环境的细节描述得一清二楚,双手冰凉的感觉、抵着冰面的帽子和过于肥大的防雪服……孩子拥有关注微小细节的能力,能够全身心投入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丧失。而我们可以孩子身上得到启发,通过心智训练,让自己重新体验全身心投入的美妙感觉。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得太多,无法「活在当下」?

二、你的“静止时刻”

现在,请花几秒钟想一想你大脑中记忆最深刻的时刻是什么时候?当你第一次不用人扶着骑自行车的时候;当一生挚爱答应你求婚的那一刻;当新生儿第一次躺在你怀里开始又哭又喊的时候;当你顺利达成一百一十五公斤的仰卧推举目标的时候;当你称赞同事的表现,对方万分感激、喜极而泣的时候……

我们感觉“时间静止”的时刻其实并不多。大部分人都会感觉时光如梭,白驹过隙,时间的洪流滚滚向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思绪会不知不觉飘向过去和未来。过去发生的事会突然涌进脑海,就像播放八毫米胶片的老电影一样,时不时会出现卡顿和雪花点。下一分钟,思绪又跳到了未来——眼前出现下班回家的路上的情景,或是度假小屋露台上的景象。

每次思维飞跃都会带来某种感觉:想到下班回家和夜幕降临前需要做完的事,会让人压力倍增;想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度假胜地,会让人神清气爽。就这样,我们从一种感觉切换到另一种感觉,脑子越来越混乱,容易想太多,距离“当下”越来越远。我们竟然如此频繁地想到过去和未来,这真是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总是想着将来——充满期待、恐惧和担忧,每时每刻都在做心态准备——等那一天真的到来,我们又会去想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了。可能等到年纪大了,我们才会后悔没能好好享受每一刻。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得太多,无法「活在当下」?

三、总是担忧和后悔

拉森讲道,有一回一位老朋友给他打电话说“不太好”。原来他接受了一个演讲邀请,现在成天提心吊胆,脑子里完全容不下其他的事。他为“过去”(同意做演讲的那一刻)而恼怒,对“未来”(发表演讲的那一刻)充满恐惧。而且这个演讲的时间是在第二年的四月份。换句话说,除非他改变思维方式,否则这场演讲将影响他接下来五个月的生活!

这是一个典型的前怕将来、后悔过去的例子,容易想太多当然了,我们有时候需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制订计划很重要。这是人类的天性。但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必须有清醒的意识。任何行为都存在临界点。快走到临界点的时候,你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想要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必须拥有以下两种能力:

一是置身于广阔背景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是投入当下、享受现在的能力。

你还得理解以下两者的区别:

一是有建设意义的规划和评估;

二是脑海里翻腾的思绪和杂念。

好好控制你的想法!只有你能决定自己接下来要想什么。

四、怎么才能做到投入当下,享受此刻?

拉森认为,关键是构建内在力量。你必须足够强大,找到内心的平静。拥有内在力量意味着你对自己充满信心,即使处于风暴中心也能坚定不移。

“投入当下”和“内在力量”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它们互为因果,能将你带进良性循环、连锁反应,也就是一件好事引出另一件好事,进而开启下一轮良性循环。

为什么想太多?对于这个解答,拉森的本书中充满了如何构建内在力量和全情投入当下的实操方法,希望它们对你开启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有所帮助。

情感问题免费分析

获导师一对一咨询

移动端官网

扫一扫

解锁更多情感秘籍

推荐课程
婚姻专题

婚姻家庭私教

  • 明星婚姻家庭私教
  • 人气婚姻家庭私教
婚姻家庭私教微信
婚姻家庭私教微信
恋爱情感私教微信
恋爱情感私教微信

© 2016 HuaZhe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花镇用户协议 移动版

备案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6号   粤ICP备16060296号   咨询热线: 400-0173-520 广州鹊哥数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